《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》:致每一個想財務自由的你
《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》:致每一個想財務自由的你
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越賺越多,而有些人再怎麼努力存錢,帳戶永遠只夠月底生活?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當頭棒喝:《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》。
這句話乍看有點酸,但讀下去會發現,它其實在告訴我們:「致富從來不是靠運氣,而是思維模式不同。」
一、有錢人先設定「財務藍圖」

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:「你口袋裡的錢,永遠不會超過你腦袋裡的財富藍圖。」
這是什麼意思?簡單說,如果你內心覺得自己「沒資格有錢」、「錢太多不安全」、「有錢人都壞壞」——那麼即使中樂透,你也會不自覺地把錢花光,讓自己回到熟悉的“舒適區”。
有錢人不是更會賺,而是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擁有財富、管理財富,甚至創造更多價值。
二、有錢人「玩的是金錢遊戲」,不是省錢比賽

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省錢、要努力工作,但書中提出一個顛覆性觀念:
👉「有錢人不是努力賺錢,而是讓錢為自己工作。」
這代表什麼?他們重視的是投資、創造被動收入,而不是一味存錢。例如你努力省下一杯咖啡錢,有錢人則在想:「我怎麼讓這杯咖啡變成一個商機?」
這不是叫你亂投資,而是提醒我們:「如果你一直用時間換錢,那你就很難突破收入天花板。」
三、有錢人「面對恐懼」,不是逃避風險

很多人害怕理財、怕投資、怕失敗。書裡說得很直白:「有錢人也會怕,但他們照樣行動。」
差別就在這裡。不是他們特別勇敢,而是他們知道,不行動才是真正的風險。
而且,他們會學習。他們不會一次失敗就放棄,而是當作學費、調整策略,再出發。
四、那我們可以從哪裡開始?

別急著翻轉人生,先做這幾件事就好:
覺察自己的金錢信念:你對錢的觀念,是從小被灌輸的嗎?還是你真的相信「有錢不是壞事」?
學會區分「收入」與「資產」:一份薪水不等於財富,能產生錢的東西(投資、技能、品牌)才是資產。
設立屬於你的財務目標:不用跟別人比,先想想你想過怎樣的生活,再反推需要多少錢。
結語:致富,其實是一種習慣

這本書的最後,不只是關於錢,更是關於我們怎麼看自己。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值得富足?你願不願意花時間,去建立那個「有錢人思維」?
與其一直羨慕別人的生活,不如重新定義你對「有錢」的看法,並且慢慢地,一步步靠近那個你想成為的人。
因為你現在的每一個選擇,都在打造你未來的財富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