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管理是假議題?!真正重要的其實是『精力管理』

「不是時間不夠用,而是你精力分配錯了!」現代工作者必學的生產力關鍵思維
築夢教育平台

築夢教育平台

2025年7月1日 上午 7:00

職能成長
你會不會有時間不夠用的問題

時間管理是假議題?!真正重要的其實是「精力管理」

到底我們花去的時間都去哪了

你是不是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?為什麼明明大家都是24小時,有些人一天能做好幾件事情?真的是因為自己不懂的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嗎?
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:行事曆塞滿任務,代辦事項一條接一條,表面上看起來很忙碌,實際上卻效率低落、無法專注,甚至對每件事都提不起勁?
我們總以為問題出在「時間不夠」,於是開始追求更極致的時間管理術——番茄鐘、行程規劃 App、GTD 系統……卻忽略了一個更根本的關鍵:精力才是真正的稀缺資源。

時間管理為什麼不夠用了

時間管理為什麼不夠用了?

過去我們習慣以「時間」為單位來衡量生產力:一小時寫一份報告、二十分鐘開一場會、早上規劃、下午執行。但現代職場已不是單線作業,而是多工、快節奏、高密度的挑戰。我們不僅要處理任務,還要應付訊息轟炸、跨部門溝通、甚至情緒應對。

此時就算你把時間切割得再精準,也無法解決注意力渙散、決策疲乏、或持續性倦怠的問題——這些都是精力管理不良的表現。

什麼是「精力管理」?

時間管理是假議題、其實你該注重精力管理

精力管理(Energy Management)是一種針對你身心能量狀態進行安排與運用的方式。它包含的不只是體力,還有情緒狀態、專注力、創造力與意志力。

它的核心不是問「我有多少時間」,而是問:「我現在有多少能量可以處理這件事?」

四大面向的精力管理

精力管理的四大面向

根據《精力管理四原則》(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)一書,精力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進行管理:

1. 身體精力(Physical Energy)

關鍵詞:睡眠、運動、飲食、休息
你是否有這種經驗:一覺好眠後,靈感和動力自然湧現?
良好的身體狀態是高效工作的基礎。與其靠咖啡因苦撐,不如建立健康的生活節奏,才是長期續航的關鍵。

2. 情緒精力(Emotional Energy)

關鍵詞:心情、壓力管理、情緒韌性
當你情緒穩定時,更能冷靜應對挑戰;情緒低落時,再簡單的任務都會覺得難以完成。透過呼吸練習、正念冥想、自我對話等方式,可以幫助你維持情緒能量。

3. 心智精力(Mental Energy)

關鍵詞:專注力、資訊過載、思緒清晰
你的注意力在哪裡,成就就在哪裡。設定深度工作時段、遠離干擾(如社群通知)、一次只做一件事,這些看似簡單的策略,卻能大幅提升專注力。

4. 意義精力(Spiritual Energy)

關鍵詞:目標感、價值觀、熱情
當你做的事與你的核心價值一致時,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。相反地,若只是為了應付上級、完成 KPI 而執行任務,容易造成內耗與倦怠。

 精力管理的三個實用技巧

精力管理的三個實用技巧

 1. 觀察你的「高效時段」

你什麼時候最有精神?早上?下午?晚上?將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安排在你的高峰時段,能大大提升效率。其餘瑣事可安排在低峰時段處理。

 2. 採用「能量區塊」而非「時間區塊」

與其切 30 分鐘處理一個任務,不如觀察自己能專注多久,再依據「能量完整的一段時間」去安排,例如「一段 90 分鐘的深度工作」,中間搭配短暫休息。

3. 每日進行「精力檢視」

問自己三個問題:

今天什麼時候我最有精神?

什麼事情讓我感到消耗?

明天我可以調整什麼?

這樣的自我覺察習慣,能幫助你逐漸建立個人的高效節奏。

別再試圖塞滿行程,學會「分配好自己的能量」

在這個「越快越好」的時代,我們都被訓練成會排行程的人,但真正的高手,是懂得為自己留白、管理能量的人。

時間是一種資源,但精力才是我們真正能主導的生產力關鍵。從今天起,試著從「我還有多少時間?」轉變為「我還有多少能量?」你將會體驗到截然不同的節奏與效率。

文章標籤

# 精力管理# 自我成長# 學習# 職場技能# 職場# 時間管理